魔术散论

来源: 刊发时间:2017-08-18

魔术散论

文/刘树正(中国杂协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图/重庆杂技艺术团提供

 

一、魔术的定义

什么是魔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大多数专业魔术师。2003年上海国际魔术节,一位风靡世界的美籍日本魔术师在他举办的讲座上就被我国女记者以此题当场问住。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迄今为止在中外各种魔术史料、专业文献和诸家网页上,均找不到一个对魔术简明完善的定义。常见的都是把魔术定位在:是一种用科学装置和特殊手法制造出神秘莫测视觉幻象的表演艺术。诚然,魔术的主体和精髓是依据科学原理和技术做出的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但要作为定义则必须具有概括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魔术绝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我国《辞源》对魔术的注解是:魔术(MAGIC),哲学名词。其意义为以某种秘密手段、超乎寻常之动作也。类别分别有“白魔术”“黑魔术”“自然魔术”“天体魔术”“迷信魔术”等。关键是“秘密手段”“超乎寻常”,既道出了魔术实质,又表明了神奇现象,扩大了魔术内涵。如今,魔术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舞台和人们的视觉范围。

 

二、错觉的存在

国外对魔术的认识是:“魔术师的错引造成了观众的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造成人们的错误知觉(不是感觉),并且一旦条件形成,如因声、色、光的干扰及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观众判断性误差就必然固化为倾向性。

比如大家看到的法国国旗是由蓝、白、红三种等宽的颜色条块组成,实则这三种颜色条块并非等宽,真要等宽了人们看起来反觉不等宽,这是因为暖色和冷色存在色膨胀和色收缩的视错觉。

从生理解剖学对人类视神经系统的研究得知,外界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意识在起作用。当人脑对外界刺激物进行综合分析发生困难时就会产生错觉(当分析推理错误时就会出现幻觉),这时的眼见就未必为实了。人的错觉远不止视错觉,这其中色彩错觉对魔术的创作设计是很有用的知识。在2015年世界错觉大赛上获一等奖作品的《小球会自动上坡》就让观者叹服了色彩错觉的魅力。

 

三、错引的使用

魔术师应认真学习研究错觉现象,设计出高水平的错引方略。错引(误导)即错误的引导,是包括道具在内的魔术基本手段,达到转移观众注意力,完成魔术师的秘密动作,给观众造成意外惊奇的目的。魔术师要有意制造形成观众错觉的特定条件。中外魔术界将它分为“直接错引”:实施于演出过程中,转移观众视线以掩盖秘密动作;“间接错引”:实施于掩盖动作之前或之后,如常用的使口、特殊暗示或明显的肢体语言等。

最近几年,美、英、瑞典的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学家运用先进的医疗仪器(如核磁共振脑成像摄影)记录人们在观看魔术时的脑部活动。经大量测试和反复研究后提出了“显性错引”与“隐性错引”两个全新的魔术心理学概念。“显性错引”即在错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声、光、色、形等外界干扰来转移观众的视线、掩盖秘密动作,这种错引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神经系统。“隐性错引”是一种更高级玄妙的错引,人的主观意识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它无须转移观众的视线,而是利用观众的“惯性思维”所形成的僵化呆板的固定模式,使他们犯经验主义错误。如我们看见牆上有一扇关着的门,就必然断定门后有房间或通道,当魔术师逐一展示一叠四块平板时,一般只须将首尾两块仔细交待,二三两块匆匆掠过,因为经验告诉人们前后紧贴的两块平板之间不可能夹带别的立体物件,而魔术师正好利用这种认知做文章。所以说,造成观众错觉的形成,错引是外在因素,人的思維定势是重要的内在因素。

 

四、大型魔术的创新

大型魔术的创新一直滞后于近台魔术,这是同行一致认同的。类似上世纪后期的《消失自由女神》《遁飞机》《遁火车》《穿越长城》等让各国观众震撼的大型魔术近10多年来均未再见到了。分析起来,小魔术如牌、球、顶、扣、钱币之类,都是在魔术师的双手中表演,手足以遮挡这些物件,把玩习以为常,使这类体小质轻的道具可以被迅速转移隐藏;大物品的体积大、份量重,要快速转移实非易事。它们之间形成很大的区别,这也是大型魔术出新难的主要原因。

据此,我们能否借鉴近台魔术的表演方法和原理把整个舞台当作一个魔术盒子来设计,台上的布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之能折叠转变,快速隐现,助手演员或大件道具的转移也能像在手中消失的海绵球一样瞬间完成而不靠助手自己钻爬潜越……我觉得10年前大卫的“超越时空”就是这种构思的尝试:魔术师带着一位观众站在4米多长的悬空平板吊桥上,烟起帘闪双人消失,演出非常成功。

要尽快提高我国魔术艺术的总体水平,除了广大专业和业余同仁的发奋图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魔术节目外,还需要有一批从事理论研究的魔术界学者来共同探索研究,确立一套适合中华魔术发展的宏观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战术谋略。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五、筑梦中华魔术

“寓教于乐”就是把教育寄寓在乐趣里,通过美和艺术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也即“乐”是氛围,“教”是脉络。近年的各种杂技魔幻剧,如《花木兰》《魔幻金沙》《茶秀》《马兰花》《夢之缘》《西游记》《倩女幽魂》等皆属此范畴,起到了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是固定的,其中的魔术表演只能配合剧情,达不到所需求的目的及宣传力度。

反过来,我们可以把“教”作氛围,“乐”作支架贯穿其中,而这正是现代各种大型文艺晚会的组成格局。它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晚会主题,全场的布景以及音乐背景等都围绕这个主题安排布置,通过节目主持人的解说引领(台词既可跨越国界又能穿越时空),把整场节目串连组合起来,突出晚会的目的性。

一年前,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创演了一场大型魔术表演《梦幻奇观》。全场将15个彼此无关的大型魔术,通过两位节目主持人的介绍、引导,加上剧场内的场景布置、背景视频,明确打出“中国梦”“重庆梦”这个鲜明主题。全剧一开场便在山城码头美景下变出旅游团队,接着是在江岸边表演奇妙的钓魚,著名的重庆火锅能在观众围坐中悬空飘浮,透明的大玻璃箱中变出百万钞票,显示了重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既让观众耳目一新又展现了明显的时代气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例子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迪,我国魔术绝不仅是追求表演现象的神奇和门子设计的奥妙,而应该提升表演形式和品位,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魔术是最能制造意外现象的一门表演艺术。我们完全可以编创一些短小精悍、针砭时弊的魔术小品。不久前笔者给一位魔术师设计了一个小品:一对男女青年在旅游景区,男士对一尊雕像甚感兴趣,趁无人之际便给石像戴上墨镜并任意涂抹使其面貌全非。当他回首拟在女友面前表示得意时,才发现刚才还在旁边的女士不见了,而那个被丑化的石头却动了起来对他又打又骂,原来他的不文明行为全作用在女友身上了,结果很意外,讽刺也辛辣。

我国魔术艺术家应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认清自己的使命,积极努力地承担起引领时代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神圣职责。